过度消费行为驱动地球“超载”
■中国科学报记者 廖洋 实习生 王冰笛
人类的消费活动对环境影响有多大?
“一头牛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大约是2.4吨,相当于一辆普通小型轿车每年平均行驶1万公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从牛肉这种红肉消费转向鸡肉等白肉消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张宁告诉《中国科学报》。
近日,张宁及其同事与国外科学家合作,量化了全球过度消费对行星边界越界的责任,提出将全球消费控制在行星边界预算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地球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奠定了理论和数据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责任究竟归谁家?
早期,学术界有关碳排放的核算研究集中在生产端。从2015年开始,“谁是最后使用者谁来承担责任”的声音越来越强,学者们纷纷将目光转向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其中,张宁以及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钟洪麟、田沛佩等人将目光转向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科学家纷纷提出各种针对碳排放征税的办法。然而由于收入、消费模式的差异,每个人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责任并不相同。
当时,团队将全球31个发达国家的人群按照收入与年龄分组,模拟碳税对不同人群的冲击情况,首次提出碳税对低收入群体的老年人冲击最大。研究呼吁关注气候变化缓解议题中的公平性问题。
上述研究只限于发达国家,而地球上每一位公民都是能源问题的责任人。因此,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将31个国家直接扩充到168个国家,构建出一个全球范围内庞大的消费类数据库。
整合数据一波三折
如此宏大的数据库背后,是一波三折的整合数据过程。
他们希望基于之前世界银行已经整理出的116个国家的数据,进一步扩充到168个国家。但是,不同国家统计标准不同,统计口径的确认影响着实验结果,如何对多元数据进行融合是难点。此外,由于每个国家都并非在同一年进行调查,因此如何在统一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分析更是难点。
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不像理论突破,有时一个灵光乍现可以瞬间将思路打通。“它不是一个大问题加一个小问题,而是100个小问题,每个点都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解决。”张宁说。
没别的办法,查!他们查文章、研读方法,要把投入产出的方法论研究明白。
最终,团队以世界银行的全球消费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涵盖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的GTAP数据库,再纳入欧洲统计局数据、日韩两国家庭调查数据等,用了将近半年时间,终于将数据库构建完成。
但是,构建完整数据并完成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态环境足迹核算及其不平等性分析后,如何提出可行的消费可持续转型方案?
他们选定了“行星边界”。
2009年,科学界提出了“行星边界”概念,即人类相对于地球系统的安全操作空间,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生物地球化学流动(氮磷循环)、平流层臭氧消耗、海洋酸化、淡水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大气气溶胶负载和化学污染等。这些“边界”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科学家警告称,它们对维持一个稳定、宜居的星球至关重要,守住“边界”,才能确保“人类发展的安全空间”。
团队研究发现,全球前10%高消费群体的人均环境足迹是后10%消费群体的4.2~77倍。51%~91%的行星边界违约责任可归因于全球前20%的消费群体。
面对如此不平等的消费现象,他们希望在全球视域下,更多地呼吁高消费群体合理减少消费行为并提高消费效率。“如果全球前20%的消费群体减少过度消费并转变消费模式,将使全球环境压力降低25%~53%。”钟洪麟说。
让各国都接受的建议
2023年11月,在将前一版论文初稿修改了近8个月后,他们决定冲击《自然》。
要知道,经济、政策类研究成果冲击顶刊绝非易事。据统计,近3年来,中国学者在《自然》发表的此类文章并不多见。
共有3位审稿人负责这次稿件的审核。面对文章中揭示出的消费显著不平等问题,审稿人关注的问题在于“文章提出的建议”。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问题。每一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如何提出一个能够让各国都接受的建议成为他们考虑的关键问题。
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协商,决定从全球视野出发,既要兼顾发达国家利益,同时也要保障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利益。最终,文章中“倡导高消费者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的建议得到了合作者与审稿人的一致同意。
呼吁公平的声音
2020年,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成立。新平台、新成员,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给团队增添了新气象。这个年轻研究院的风气,就是去行政化、重科研,让每个人有更多精力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一定要对自己所研究的东西感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论文第一作者田沛佩强调,只有真正感兴趣,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其中存在的问题。
田沛佩的每一天如同复制、粘贴一般:早上9点到办公室,晚上11点才离开,几乎没有假期。但是,就在这种“重复性”的日子里,他甘之如饴,不断做出创新性成果。
在另一位第一作者钟洪麟看来,科研一定要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研究团队的整体氛围很重要。大家互帮互助拧成一股绳,共同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才是使每个人都受益的关键。而这次文章确定的主要方向,正是在这种氛围下、在文章主要作者的头脑风暴和热烈讨论中形成的。
在张宁看来,除了选题上的创新性,一篇好文章还有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能否用于指导实践,能否服务于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做论文,要‘顶天立地’。”
“顶天”,即产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立地”,即文章能否通过政策报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或国家决策,能否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多由欧美国家主导,这篇文章的发表意味着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支撑,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话语权。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谁应承担更多温室气体减排与生态环境影响责任的问题,需要有更公平的答案。他们相信,呼吁公平的声音,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