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晶”养出来的海鲜食用安全吗
很多人都喜欢吃海鲜,我们经常吃的大龙虾、海蟹等海产类活物运往各大城市销售时,需配制合适的人工海水进行运输。
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先要剔除那些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然后进行冲洗,冲洗方法是将海鲜品用淡水或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分钟或用0.2ppm杀菌威消毒。如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一定要经曝晒或化学方法除氯后方可使用。经去氯后的水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之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以存养海鲜品。比如:在卖虾的时候如果用淡水盛放,死亡率高,但是用海水晶将盐度回调到20‰左右,可获得具有海洋风味的产品,不但壳硬味鲜,且上市价格会成倍增加,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那么问题来了,一些商贩使用“海水晶”真的只是为了延长海产品的寿命?还是另有隐情呢?“人造海水”养出来的海鲜食用安全吗?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吗?
据了解,海水晶是海水及盐化工的产物,主要是通过对海水或卤水进行蒸发、离心、浓缩等一系列过程而生产出来的。其基本保留了海水的主要成分,是浓缩了的海水。在其中有选择地加入微量元素,不仅可以补充生产过程中流失的部分元素及化合物,还使整个产品更富于实用化。
业内很多人知道,只要是正规合法商家出售的海水晶,符合行业标准,就没有问题。海水晶目前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企业生产依据“企业标准”,这不仅不具备强制性,也给不法商贩留有空子。如果“海水晶”真的是用海水浓缩当然没有危害,但如果用工业级原料,如工业盐、氯化镁等混合提炼,长期食用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如果是工业盐生产的“海水晶”中的镁盐对人体神经传导系统会造成损害,最可怕的是智力障碍。海水晶是否就是工业盐制品,市场的说法也并不一致。大型市场采购来源相对可靠,标准要求高、安全有保障,但一些小商贩使用便宜货,就很难保障其安全。
最近,蛏子、象拔蚌等海鲜销售火热,最受老百姓欢迎。以象拔蚌为例,一只象拔蚌大概两斤重,但是当它遇到一定浓度的海水晶时,它就会拼命地喝水,几个小时之内,这只两斤的象拔蚌就会涨到2.5斤,也就是说我们买到的象拔蚌,其中半斤都是海水晶勾兑的水,象拔蚌每斤45元,半斤就是22.5元,一只象拔蚌就得花了二十几元的冤枉钱。
挑选海鲜有妙招
不仅仅是象拔蚌,贝类等等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那么我们在买海鲜的时候,如何避免缺斤短两的事情发生呢?其实辨别龙虾的好坏,就是要看龙虾是否泡过水,也就是要观察它颈部的白色隔膜,如果白色隔膜胀起,且连接处松动,那就说明,这只龙虾喝了很多的海水。那么如何挑选一只质量好的龙虾呢?龙虾是冷水动物,比如说在美国,它生长在波士顿缅因州的海域,所以水越冷,它的壳,头部就越硬,肉质也就越饱满,所以大家在挑选海鲜的时候,按住它的头部往下捏,如果非常硬,证明这只龙虾非常饱满,肉质也非常好的。
蛏子又叫西舌贝,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挑蛏子不能“以貌取蛏”。首先,不是我们想象的越饱满越好,尤其是触角全部暴露在外面的尽量不要购买;第二点,壳之间的缝隙,如果缝隙越大,证明它越饱满,喝的水也就越多,所以这个也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可选择个头大外壳完整的蛏子,这种蛏子肉质比较肥厚,里面的肉体呈淡黄色。一些市民早上购买了蛏子,但要到晚上吃,可以把蛏子养在盐水里3-4个小时,使蛏子迅速将体内的沙子排除,并放入冰箱冷藏室,保证蛏子又活又鲜美。
(第一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 山西医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