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野草”不能“一拔了之”
中国科普网讯(胡利娟)林地中的野花野草,只要用好了就是咱绿化的主力军。5月11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称,全市将科学应用林下野生花草,治理公园裸露土地,丰富地被植物种类,进一步提升北京公园绿地的景观效果,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2平米,而全市400多个注册公园也成为了首都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头上有鸟飞,林下有虫鸣”。这是近年来市民走在北京市公园里,感受到的最深切的自然之美。而这其中,林下的野花野草可谓功劳不小。
解决绿而不活
作为公园绿地的底色,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其对防止水土流失,吸附尘土、滞纳杨柳絮、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特别是各种野花野草,既不用浇水也不用施肥就能在绿地中生长,说明它们不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适应北京的气候环境,再加上不俗的景观效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专家介绍说,科学应用这些“野花野草”,不但能丰富公园绿地植物种类,还能为各种昆虫提供栖息条件,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解决绿地绿而不活的问题。
“实现高质量的园林绿化,要求我们转变建设观念,过去绿化建设中经常要求清除林地绿地中的野草,而现在我们要把它们利用好、管理好,要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说,今后,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科学选择合适的地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合理利用林下野花野草,确保把最适宜的地被植物用在最适宜的区域。
科学应用是关键
“对于公园绿地中自然生长的野花野草,我们要根据生态和景观需求,善加利用,做到适地适草。”高大伟说,为不断提升公园景区的景观水平,全市将应用优良野生地被植物,对公园裸露土地进行补植补种,“比如说,在郊野公园等需要天然景观的区域,我们不但不能清理野花野草,还要采集它们的种子,根据需要适时播种,进一步挖掘这些野花野草的生态和景观价值。”但是,不“乱拔”不等于“不拔”,“有些绿地种植了冷季型草坪,用来形成整体性的绿化景观,而野草的生长不但会破坏景观效果,还会影响草坪的正常生长,这时我们就要对野草及时清理。”
据了解,北京市将按照公园地被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逐步用本地乡土地被植物取代外来地被物种,增强公园地被植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并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应用,打造大尺度、色彩浓烈、有震撼力的绿化景观,形成北京地区独特的地被景观特征。
私挖将被追责
春夏之际,正是各种野菜生长的旺季,部分市民也到公园中采挖野菜,对公园绿地造成损害。据悉,全市将加强对在公园内挖野菜行为的监管力度,保护公园绿地景观效果,为市民营造良好的游园环境。
《北京市公园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和第五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在公园内损坏草坪、树木将被城管执法部门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的下罚款。在此,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也呼吁北京市民,公园绿地是公共资源,私自进入公园绿地采挖野菜会破坏公共利益,希望首都市民能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