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我们来了!
□ 科普时报记者 李 苹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
今年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共筑航天新时代”。4月22日,在中国科技馆举行了由中国国防科工局和中国科技馆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航天日”北京分会场活动,同时也开启了各地青少年大型航天公益科普系列活动的序幕。
多种多样的科普形式
在未来一个月内,中国科技馆为航天日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活动:从难得一见的航天主题展览到专家讲座,从亲手制作火星车到体验宇航员的魔鬼训练,多种多样的科普形式,鼓励激发青少年们探索宇宙的兴趣与勇气。全国各地科技馆也同步实施,共举办四期,分别围绕4月24日中国航天日、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9月1日开学季、11月10日世界科学中心及博物馆日开展。四期行动分别由中国科技馆、宁波科学探索中心、内蒙古科技馆及江苏省科技馆主承办,参与场馆37家,活动80余场。
“让我们相约太空!”
“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可以成为天文学家、宇航学家,走向新的星球,揭开宇宙奥秘。”两位俄罗斯航天员安东·卡什普列罗夫和奥列格·阿尔捷米耶夫在国际空间站发来祝福:“我们在这里热切地期盼着中国的空间站飞向太空。让我们相约太空”!
这让现场和观看直播的小朋友们非常惊喜、激动,多国航天员录制视频祝贺中国航天日,尤其是英国国家航天学院阿努博士还分享有趣的航天实验,火箭是如何挣脱地球引力飞上太空的?阿努博士表示,将化学放热反应和牛顿物理定律结合起来,他通过一个水桶演示了一次成功的火箭发动机点火实验,从而解释火箭复杂的动力之源。
在现场举办的“保护地球家园,探索宇宙奥秘”主题沙龙上,“中国航天员出发前手里拎的小箱子是做什么用的?”“未来我们能去月球和火星定居吗?”“嫦娥四号为什么要登陆月球背面?”……这些北京中小学生和各地学生代表抛出的问题,经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等专家,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回答,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优秀太空画作将全国巡展
为进一步扩大航天科普影响力,激发青少年参与航天活动的热情,中国宇航学会策划举办了“‘畅想未知 逐梦太空’第七届太空画大赛获奖作品全国巡展”。4月22日上午,邀请获奖学生代表和在一线从事航天特色教育的优秀老师们参加了2018年中国航天日北京分会场的活动,并于中国科技馆三楼开启全国巡展首站,中国宇航学会诚邀社会各界前往参观。
4月22-23日,中国科技馆开启“探索太空 逐梦航天”中国航天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航天专家与公众交流的桥梁,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公众探索太空的兴趣,促进学校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深度结合。如围绕航空主题的教育活动,《探索宇宙之太阳系进行曲》《DIY小火箭》《太空行走》等,整体活动分为展品竞技、DIY动手做、互动辅导、科学表演四大类10余个项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航天科学知识,点燃科学热情。